丨屏山融媒 李传
近日,2025年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工作会议暨新质生产力发展峰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召开。会上,屏山县以《越山海谋转型 织经纬谱新章》为主题,分享了“山海携手织锦绣、浙川合作促共赢”产业转移示范案例经验,并成功入选《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典型案例集》。
具体名单如下
那么在成功入选的背后
屏山县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快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去探寻一番吧~
↓↓↓
从无到有
山海协作破局产业转型
屏山王场产业区集群
屏山县东西协作产业园区始建于2017年,由川浙两省携手共建,以纺织、绿色载能新材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截至2024年底,园区累计入驻企业96户,其中纺织企业45家,主导产业产值67.39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65.33%。这一成果得益于“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浙江依托技术、资本优势,屏山发挥电价、人力成本及原料资源禀赋,共同打造西南最大现代纺织基地。
创新驱动
全链条布局与数智赋能
园区获得的相关荣誉
园区以“数字化改革”为核心,建设智慧园区指挥中心,实现环境监测、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案例入选四川省数字化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同时,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取得川南首家国家检验检测资质(CMA认证),并与20余所高校合作,突破竹纤维、蚕丝纤维等技术瓶颈,助力行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目前,80%企业设立实验室,累计申请专利56项,开发新产品38个,新增产值超10亿元。
机制突破
政策协同与生态共建
宜宾首个多场景复合光伏分布式示范项目(地面区域)
两地创新“标准地”“亩均论英雄”理念,严控亩均税收15万元、技术设备领先“两条底线”,淘汰低效产能,吸引全球最大涡流纺企业天之华、全国最大缝纫线企业弘曲线业等龙头入驻,形成“浙江总部+屏山基地”的产业转移“山海模式”。此外,园区还构建“光伏+绿色园区”生态,建成37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推动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弘曲线业生产车间内部
目前,园区带动就业1.1万余人,平均月薪5020元,一线技术工人月薪破万。通过“工业社区”综合体“红纺中心”,实现“园区+社区”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与稳岗就业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2024年,屏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屏山县的实践,不仅为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山海样板”,更以区域协同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书写了东西部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本文由屏山融媒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编辑:冯培芯
一审(校):冯培芯
二审(校):刘开美
三审(校):杨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