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屏山新闻网 >> 文章浏览
屏山县烈士故事之四:追求真理 献身革命的共产党人 ---石少渠
http://ps.ybxww.com 2024-3-5 来源:
 

追求真理 献身革命的共产党人

---石少渠

(由屏山县党史办提供)

 

石少渠,中共党,为追求真理走出屏山、参加革命,在敌后积极从事党的学运、兵运工作。因叛徒告密,被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逮捕,受尽各种酷刑,仍坚贞不屈,1931116日,被敌人秘密枪杀,年仅38岁。

生平简介:

石少渠,字仁崇(从),化名陈书源,邓济(继)时,邓培元,1892年出生在屏山县屏山镇张家湾郑家大院。其祖父为秀才,父亲为贡生,但均早逝,石少渠为家中第五子,因家道中落,3个哥哥先后外出谋生,不知下落,与四哥相依为生。由于年幼聪明好学,14岁就开始在屏山县、绥江县等地教私熟为生。辛亥革命后,受革命洪流的影响,离开屏山到成都,在成都日报社工作。

1918年,石少渠考入川军在绵阳举办的“军官教导团”。毕业后,相继在川军熊克武、石青阳、汤子模、陈洪范等部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骑兵团长等职,后任国民革命军二十军暂编第十三师参谋长、贺龙混成旅参谋长。1924年,任国民党泸州城防司令,率部驻防泸州。在此期间,常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余泽鸿、徐经邦等人接触交往,思想影响很大,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感到中国只有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才有希望,决心为中国的民主、繁荣和解放事业而奋斗。

19275月,石少渠脱离国民党军队,离开四川。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石少渠对马列主义的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提高很快。满怀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信念,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广东、武汉一带积极从事党的学运、兵运,开展地下工作。1927年冬,石少渠由汉口回川,在重庆被军阀刘湘以共产党嫌疑犯逮捕,后经人保释出狱。出狱后即到武汉,化名陈书源,奔走于上海、武汉、江西等地,继续坚持革命工作。

19285,中共鄂西特委在沙市遭到破坏。6月,上级党组织决定重新组建鄂西特委,以适应和加强鄂西地区党的工作,调石少渠到鄂西特委任特委委员,后又任鄂西省委行动委员,岳洲特委书记(化名邓济时)及湘、鄂、赣边区特委书记(化名邓继时)。

1930年,石少渠奉派到江西苏区工作,途经武汉时遇见刘伯承(时任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接受刘伯承命令在军委驻武汉办事处工作。

随着苏区和各根据地不断扩大,党中央为加强与湘、赣苏区红军的联系,在各地设立交通站,1930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军委驻武汉办事处派石少渠到湖南岳阳组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驻岳阳交通站”。交通站隶属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负责传递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苏区的文件、书信和重要情报。为了加强交通站与岳阳党团工妇等组织的联系,配合红军行动,7月,交通站改名为岳阳县行动委员会,石少渠为负责人,更名后的行动委员会隶属于中央军委驻武汉办事处。9月,奉中央指令在岳阳组织武装暴动,石少渠主持召开会议,大家分析了当前形势,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认为在岳阳发动武装暴动,夺取地方政权,扩大苏区的时机成熟。会后,精心组织,派人与驻湘、鄂、赣边区的红六军联系,约其向岳阳、临湘地区进军。

193012月,石少渠到武汉向中共长江局军委书记刘伯承汇报工作时,被叛徒孙理朝(原岳洲特委委员)、周贤关(原中共长江局军委交通)二人告密出卖,被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逮捕,关押在武昌“模范监狱”。在狱中,石少渠经受了各种酷刑,仍然坚贞不屈。正当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时,1216日,国民党政府武汉警备司令部军法处以邓济时(石少渠)加入“共产党,任鄂西特委及省委行动委员会要职,现任岳洲行动委员会书记”罪名,判处死刑。1931116日,武汉警备司令部司令夏斗寅密令将石少渠枪杀于武昌阅马场,年仅38岁,遗体由其妻葬于武昌沙子岭四川义地。

195311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部秘书处,经刘伯承院长证实石少渠同志革命事迹并通知屏山县人民政府:追认石少渠为革命烈士。

来源:屏山县档案馆
 
分享到: